河里的鱼长毛通常是因为患上了水霉病。这种病症的主要症状是鱼体表面长出白色的毛状物,这是由于水霉菌等真菌感染引起的。水霉病的病原体主要是水霉菌和霉菌,它们通常寄生在鱼的伤口或鱼卵上。鱼体受伤,如捕捞、运输时的外伤,鱼之间的打架咬伤,或寄生虫引起的皮肤损伤,都为水霉菌提供了侵入的机会。
水霉病在自然水域中广泛存在,尤其在晚冬或早春季节更为流行。它对鱼类的伤害很大,如果不及时处理,可能会导致鱼类死亡。预防水霉病的措施包括避免鱼体受伤,使用应激解毒灵和霉菌净进行预防处理,以及定期换水改善水质。治疗水霉病可以使用水霉净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浴鱼体,以及使用小苏打混合液进行处理。
水霉病的发生还受到水温、水质等因素的影响。在水温低于20℃的晚冬和早春季节,以及水质恶化、有机质含量高的水体中,水霉病更容易发生。在水温为13~18℃的冬春季节,水霉病发病率高,感染速度快,需要特别注意预防和处理1234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