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是;
解读:
"黎民"并非现在的黎族。
"黎民"在最早时是黎族俘虏和奴隶的意思。根据《山海经》中的记载,距今四千多年前,在黄河流域,黄帝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,打败了从南方进犯的蚩尤所率领的九黎族,并俘虏了九黎族的人做奴隶,由于他们都来自九黎族,黄、炎部落的人就称他们为“黎民”。因而炎黄部落内的氏族也被称作“百姓”。此时,“百姓”指的是主人,是有地位的人,“黎民”指的是奴隶,开始是指的是做了奴隶的九黎人,后来一些因为犯罪等被贬低地位的人也被称为黎民。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,把天下的百姓统一改称“黔首”,“黔首”有继承“黎民”的意思。现在“百姓”与“黎民”在词意上没有多大的区别。
黎族源于岭南的骆越人和驻守岭南的中原人。秦始皇征服岭南各部族后,岭南的骆越人与驻守岭南的中原人开启了融合之路。黎族(英语:Hlai)的“黎”,应该是翻译的。其实你翻译成“赖族”、“莱族”、“雷族”等也没关系。 “民”可不是现在所说的“人民”。 “黎民百姓”就是众多的奴隶和贵族,泛指天底下所有人(奴隶社会一般不是奴隶主就是奴隶,很少有自由民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