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法如下
一、选择合适的土地和苗木
因此,选择一个位置,确保能够获得充足的阳光,并且远离寒冷的风。
最好靠近水资源的山地栽植,以便排灌方便。
荔枝适宜生长在肥沃、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土壤中。
土壤应该是微酸性的,pH值在5.5-6.5之间。
可以进行土壤改良,加入腐叶土或腐熟的有机物质来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和保水能力。
荔枝可以通过种子或嫁接苗进行种植。
种子种植需要时间长,且品质不稳定,不利于品种改良。
嫁接苗则可以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,且生长快,结果早。
因此,应选择通过对接或高压法培育的一年生苗或高压苗,生长发育健壮,根系发达,叶片浓绿。
另外,还要选用优良晚熟品种,如桂味、糯米糍、挂绿等,最好有2个以上品种混植,以利于授粉。
二、确定合理的定植时间和密度
荔枝的定植时间一般在春季(3月初至4月中旬)或秋季(9月中旬至10月下旬),这两个时期气温适宜,降雨较少,利于苗木成活。
定植前要定点放线打窝:要求挖窝深1米、长宽1米。窝底施足底肥:每窝施杂草100斤、人畜粪200斤、过磷酸钙3~5斤。
复后土堆成馒头形,苗子定植于窝盘中部约高出土面10~20厘米。
定植时不要损伤根系和茎干。定植后浇足定根水,每株浇水不少于100斤。
荔枝的种植密度应根据品种、土壤、气候等因素综合考虑。
一般来说,密度过大会影响通风采光和管理操作;密度过小则会造成空间浪费和养分竞争。
常用的株行距为7×7米或6×7米,每亩种植18~20株。密植园每亩不宜超过40株。
三、做好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
荔枝的肥水管理是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因素。荔枝的施肥原则是少量多次,以有机肥为主,配合适量的化肥。
全年施四次肥:在立春(前10天左右)、立夏(前10天)、立秋(前10天)和立冬(前10天)各施一次。
施肥量应根据树龄、树冠大小和挂果量的多少决定,一般10~25年生树,每株每次应施人畜粪50~150斤,加草木灰2~5斤、磷肥1~2斤兑水50~150斤施用。
25年生以上的树,每株每次不少于人畜粪150~250斤,加草木灰5~10斤,加磷肥3~5斤兑水150~500斤施用。
施肥方法有环状沟施和环状泼施两种,沟深20~30cm,宽30cm,泼施翻土壤10cm深于树冠下滴水线或离主干2~2.5米处部位呈50cm宽树冠一周的环状带施入。
荔枝的灌溉要求保持土壤湿润,但不要过湿。
一般在干旱季节每隔15~20天灌一次水,花期和结果期要增加灌水次数和量,以保证花果发育良好。
另外,在开花前期和结果后期要控制灌水,以利于花苞分化和果实着色。
四、进行适当的整形修剪和控梢
荔枝的整形修剪是为了调节树形,促进通风采光,增加花果分布均匀度。一般在夏季、秋季和冬季进行。
夏季修剪主要是控制夏季萌发的徒长枝,减少与果实争夺养分,防治落果;秋季修剪主要是剪除果柄和采果时损伤的干枝、枯枝,以及处暑后抽发的晚秋梢;冬季修剪主要是剪除干枯枝、病虫枝和荫枝为主,同时调节树冠树形。
五、采取措施促进开花结果
荔枝的开花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,如温度、光照、水分、营养等。
为了提高荔枝的开花率和结实率,可以采取以下措施:
利用低温诱导开花
荔枝的花芽分化需要一定的低温刺激,一般在10~15℃的温度下,连续10~15天,就可以促进花芽分化。
因此,在冬季要尽量保持树冠的通风透光,避免遮荫和覆盖,让树体感受到低温。
利用干旱诱导开花
荔枝的开花也需要一定的干旱刺激,一般在立冬后至立春前,停止灌水或减少灌水量,使树体处于轻度水分胁迫状态,就可以促进开花。
因此,在这个时期要控制灌水,同时减少施肥和修剪,避免萌发新梢。
利用化学诱导开花
荔枝的开花还可以通过喷洒一些化学药剂来促进,如乙烯利、硫酸钾、硼酸等。这些药剂可以影响荔枝的激素平衡和光合作用,从而增加开花率。
一般在立冬后至立春前,每隔10~15天喷洒一次,每次用量按照说明书或专家指导来确定。
六、进行合理的采收和储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