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:病毒性疾病
1、出血病:鱼体表一般暗黑而微带红色,皮下和肌肉有出血,口腔、下腭、头顶或眼眶周围充血,甚至眼球突出、鳃盖、鳍条基部充血。
二、细菌性疾病
1、细菌性烂鳃病 :病鱼行动缓慢,反应迟钝,离群独游或漂浮水面,呼吸困难,食欲减退。病情严重的鱼不吃食,鱼体消瘦,各鳍的边缘色泽变淡呈“镶边状”。病鱼体色发黑,尤以头部为甚,故又称“乌头瘟”。随着病情的加剧,病鱼鳃盖内表皮出现充血,中间部分的内膜常被腐蚀成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,俗称“开天窗”;鳃瓣变灰白色或白色,鳃瓣边缘附着污泥或大量黏液。掀开鳃盖可见到病鱼鳃上黏液增多,有的沾有污泥,鳃丝肿胀腐烂,末端软骨外露,鳃小片坏死脱落。
2、细菌性肠炎病 :症状是肛门红肿,严重时轻压腹部血液或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,肠道部分或全部发炎,呈紫红色。
3、赤皮病: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出血,鳞片脱落,以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,部分鳍条或全部鳍条基部充血,鳍末稍腐烂,鳃盖和鱼的上下颌常出现红色斑块。病鱼往往单独游动水面,行动缓慢。
4、白皮病:发病初期,病鱼背鳍下方或尾柄处出现白点,尾柄处发白,并迅速蔓延扩大。随着病情发展,以致背鳍基部后面的体表全部发白,俗称“白皮花腰”。病情严重时,病鱼的尾鳍烂掉或残缺不全,头部向下,尾部向上,与水面垂直,时而作挣扎状游动,时而悬挂于水中,不久即死亡。常常出现于夏花和鱼种阶段。
三、真菌性疾病
1、水霉病:霉菌从鱼体伤口皮肤侵入,寄生于表皮织织,并繁殖蔓延,体表呈棉絮状的菌落,呈灰白色或淡青色。易引起死亡。
四、寄生虫疾病
1、锚头鳋病:锚头鳋把头部钻入鱼体内吸取营养,使鱼体消瘦。鱼体被锚头鳋钻入的部位,鳞片破裂,皮肤肌肉组织发炎红肿,组织坏死,水霉菌侵入丛生。锚头鳋露在鱼体表外面的部分,常有钟形虫和藻菌植物寄生,外观好像一束束的灰色棉絮。鱼体大量感染锚头鳋时,好像披着蓑衣,故称“蓑衣病”。此病对鱼种的危害最大 。
2、鱼鲺病:是由鲺寄生在鱼的体表、鳃和口腔中引起的鱼病。鱼鲺身体椭圆形,透明,大概有2—3毫米大小,寄生在鱼的体表,刺伤或撕破鱼的皮肤,分泌物还能刺激鱼体,病鱼因而出现烦躁、狂游的现象。
3、车轮虫病:寄生在鳃、鳍条、体表,大量寄生时,由于车轮虫的附着和滑行,刺激鳃丝大量分泌粘液,引起鳃上皮增生、坏死、崩解,妨碍呼吸。幼鱼体色暗淡,食欲不振,甚至停食。感染严重时,鱼苗可呈“白头白嘴”症状;夏花可呈“跑马”症状。主要危害是苗种阶段。
4、白点病:又称小瓜子虫病。 为多子小瓜虫大量寄生引起,鱼体表面鳃盖等出现白色小点状的囊泡。严重时鱼本表面如白色薄膜覆盖,体表粘液增多,鱼体瘦弱,游泳迟钝,浮于水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