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年级下册语文《邓稼先》是杨振宁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,主要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。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,以下是对每个部分的概括:
1.从“任人宰割”到“站起来了”:通过列举 1898 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侮辱,突出表现了中华民族在历史上遭受的屈辱。然而,1964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,改变了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,让中国人民真正地站了起来。
2.“两弹”元勋:介绍了邓稼先在中国核武器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。他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,并参与指导了氢弹的研究和试验。他被誉为“两弹”元勋,是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。
3.邓稼先与奥本海默:将邓稼先与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进行对比,突显了邓稼先在性格和为人方面的优秀品质。他真诚坦白、从不骄人,为了中国的核武器事业,甘愿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。
4.民族感情?友情?:通过叙述邓稼先与杨振宁之间的友情,展现了邓稼先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。他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,为了中国的核武器事业,不惜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和健康。
5.“我不能走”:描述了邓稼先在面临困难和危险时的坚定决心和无私奉献。他在一次航投试验中,坚持自己去现场,尽管明知有可能受到核辐射的伤害,但为了获取第一手数据,他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工作。
6.永恒的骄傲:总结了邓稼先的一生,强调了他对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巨大贡献和他的崇高品质。他的无私奉献和坚韧不拔的精神,将永远成为中国人民的骄傲。
这六个部分共同展现了邓稼先的伟大形象,他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,同时也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爱国情怀。